杨清源不是莽夫,反而,他是江湖武者之中难得的智力型选手。 他如果想要当个幕后黑手,足以把陆小凤耍得团团转。 虽然他对于朝中发生的事情,愤怒不已。 但他没有立刻冲回神都,而是选择了借势,借灭国大胜之势归朝。 后金虽然不是大周最大的外患,也是袭扰北境不得安宁的源头之一。 灭后金,这是太祖高皇帝都没能做到的事情。 虽然出兵灭金的两路大军统领是秦颐岩和赵天麟,但杨清源才是灭金之战的最高统帅。 而且若不是杨清源在晋阳彻底歼灭了后金主力,也不会有这一场灭金之战。 虽然灭国之战,杨清源没有直接参与,但是论起功劳,他就是无可动摇的首功。 这杨清源的地位和功劳又高了一层。 败北乾,灭后金,单以威望而言,杨清源已经丝毫不逊于延益了。 于延益,方正君子,可欺之以方。 但杨清源可不是于延益这样的君子,这就让朱瞻坤无比的头疼,这回来得真不是时候。 若是能等他收拾了于延益,彻底掌握了京城的御林军,朱瞻坤也能多几分对抗于延益的底气。 但让众臣,包括于朱瞻坤都没有想到的是,杨清源竟然真的提前单人独骑返回了神都。. 这一波,让京城之中杨清源的敌人和政治盟友都没看懂。 这是什么操作?! 直接放弃了自己的最大优势,来和朱瞻坤solo吗?! “武乡侯,大理寺卿,杨清源回朝觐见!” 随着内宦的传呼之声,杨清源的名字在大明宫中响起。 “武乡侯,杨清源觐见新君……” 杨清源一身戎装,想要按剑上殿,却被宫门的校尉拦住了,要解他佩剑。 按照的大周的仪制,杨清源大胜归来,可不卸甲,不解剑。 传呼之时,甚至不能称呼其全名。 但宫门校尉可不在乎这么多,神都谁不知道天子还是太子的时候就和杨清源势同水火,现在他顺利登基自然要对付杨清源了,别看姓杨的现在风光,但是被天子所恶,这比任何罪名都要严重。 校尉想着,若是他落了杨清源的面子,想必天子也会很高兴的,天子一高兴,那自己升迁岂不是迟早的事情吗?! 想到这一层,杨清源在宫门校尉的眼中已经不是人形的,而是一条行走的升迁之路,这还能不上去踩两脚吗?! 这才有了镇守宫门的皇城禁卫军校尉想要下杨清源的剑这一幕。 面对眼前这个校尉的刻意为难,但见杨清源看了禁卫军校尉一眼。 “你要下我的剑?” 城门禁卫军校尉虽然不是杨清源麾下,但是他手下的禁卫军有六成都是从原本的晋阳军中调防的。 在晋阳军中,杨清源的威望已经到了朱瞻坤难以想象的地步。 校尉的解剑之语出口后,杨清源只是看来他一眼,就感觉后背被数十道目光给盯上了,如芒在背。 校尉感觉自己草率了,不过是要解个剑,怎么就被自己的手下盯上了呢?! 不过杨清源脸上面无表情,心中却是一乐,朱瞻坤选的什么猪队友啊?!这时候还敢给自己上眼药,这不就是挑起军中士族的怒火吗?! 要知道现在的御林军中有七成是从天策军和晋阳军中的旧部,不管是以大义压之,又或是明升暗降巧取豪夺,朱瞻坤最终还是将这种部队捏在了自己的手里。 对于杨清源在军中的威望,新君朱瞻坤当然也知道,但是他没有别的选择,只能从外军之中调遣兵马来充实京畿防务。 择善战之军调防京畿,这也是太祖高皇帝留下来的规矩。 其目的是加大军队的流动性,防止某个将领统领某只军队的时间过长,导致军队变成他的私军。 但是北境能战精锐,就剩下晋阳军和天策军了。 原来的龙武军和御林军被后金打残之后,被于延益配合备操军重新整编成了晋阳军。 想从北境抽调精锐充实御林军,要不就调天策军,要不就调晋阳军,朱瞻坤没得选。 当然南境还有神武军,西域还神策军。 但是南境西域皆不平静,而且路途遥远,稍有不慎,就可能导致边境大乱。 朱瞻坤虽然和杨清源、于延益一系完全对立,但也是要考虑自己的皇位能不能坐稳。 杨清源和宫门校尉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