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帝也不得不慎重处理此事。 “既然大家意见难以统一,那就廷议吧!” 大周朝制,凡朝廷遇有重大政事,或遇有文武大臣出缺,天子必诏令廷臣会议,以共相计议,衡量至当,然后报请天子,取旨定夺,其有关政事得失利弊之研商者,谓之廷议。 一般用廷议的只有立君立储、迁都、郊祀、典礼、宗藩、漕运边事等等重大的政务会用到廷议。 但是为了解决现在的困境,周帝决定用廷议。 廷议一般由阁殿大学士、六部尚书、侍郎、都察院都御史、佥都御史、六科给事中、通政使、大理卿及掌道御史参与。 今日偏殿之中,也基本就是这些人,多了都察院的监察御史,以及六部郎中,通政司左右通政,基本都是四品以上或者握有实权的官吏,算是一次常委扩大会议。 东阁大学士孔勤礼,虽然大学士之名,但天子亲旨,研学教学不得参政。 文渊阁大学士钱牧谦,因为母亲病重,告假返乡。 其余人员基本都在。 这次廷议由周帝亲自主持。 “诸卿,支持判周明生斩刑者,立于殿左,支持流放者,立于殿右!” 随着周帝的话语,偏殿内的重臣开始站位。 在整个过程之中,周帝也在观察,他也在思考其中的哪些人是太子党,又有哪些人只是在这件事上支持太子,又有哪些人是单纯地支持判罚。 片刻之后,偏殿之中众臣站位已经泾渭分明。 有近八成的人,在站在了支持流放的右边。 只有都察院的少数人,于延益,杨清源,李寻欢、王华及楚王党的死忠,工部尚书赵言、侍郎吕城等小部分人支持斩刑。 场中的形势已经很明显了! 周帝自然也没什么可犹豫的了,这是廷议的结果! “周明生杖责八十!流放岭南!” 判决作出之后,于延益、程青松二人齐齐出列,跪于殿中。 “臣乞骸骨!” 这不是两人真的要撂挑子,而是在对抗廷议,不满判决。 两人虽然跪在地上,但他们的腰杆子却比殿中所有站着的人都要直! 人之风骨,从来不在于他是否行了跪拜之礼。 李寻欢正要一起出列,却被王华拉住。 两位老大人乞骸骨,只不过是在表达自己的不满,但若是更多的人加入其中,那就成了逼宫了! 即便是那样,天子也不会轻易妥协,反而在政治上落入了被动的局面。 “于卿、程卿乃是国之柱石!朝廷运转,社稷安定离不开你们二人,朕不许!” 两人在周帝的话后缓缓起身。 太子虽然面上平淡,但是心中却已是窃喜。 周明生终是保了下来! 周明生一案也到此告一段落。 “退朝!” 随着曹正淳的一声话语,众臣从偏殿之中散去。 “清源!” 王华看到杨清源有些不寻常,便开口看到。 谁知杨清源竟然径直地从李寻欢和王华旁边走过,却连看都没有看他们一眼。 “寻欢,这?!” 王华在一三系中一直是老大哥的身份,但是杨清源的这番操作,给他整不会。 “德辉兄!我们跟着便是!” 随后,狄知远、宋惠父也跟上了两人。 杨清源沿着大道缓缓而行,逐渐地走出了大明宫,身后十余丈远的地方,始终有四道身影跟着。 杨清源就这样,整整走了半个时辰,一直走到了大理寺中。 今日负责值守的捕快一看到杨清源便热情地招呼道,“大人,散朝了……” 但很快,他就发现了问题的不对,今日的杨清源竟然只顾着低头进门,竟没有理会他! 就在他要继续开口之际,就看见后面一路跟随的李寻欢。 只见李寻欢示意他不要开口,然后四人便跟着杨清源入了大理寺之中。 “大人……”姬瑶花正在院中和麾下将会,就看到杨清源从外面走进来,嘴角立刻扬起了微笑。 但杨清源却没有应答! 随后杨清源走入了自己的书房之中,静坐在书桌之前,闭目养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