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城中射箭书招降,岂不就令城中知道了,我攻城之三部兵马并不是协力同心?”但是城中已打算投降的消息,他是确切无疑的从他同乡处亲耳听到的,於是转念又想道,“不过城中现在已打算投降,那就算被他们看出了这点,应该也无关系。” “既无异议,你这就去董宪部中,叫他打起他的旗帜,来见我!” 待这卒史领命离去,小力从事起身,命令婢女给他披甲,又令帐外军吏,“传我军令,命各卒史都立即整兵出营,今天,咱们要好好地攻上一仗!再去给秦从事传令,命他也催动主力上阵!”笑与文忠说道,“招降城内的箭书,便劳君为我代笔吧。” 文忠应诺。 一时间,小力从事营中,人声马嘶,接连多日的懈怠一扫而空,千余部曲鱼贯出营。 …… 郯县城内。 就在小力从事惊闻城中欲降董宪这个消息的前后,县令、县尉两人又来郡府,求见杨伟。 二人入到堂中,行礼罢了。 杨伟叫他俩落座,问道:“你俩怎么又来了?”倾耳往外头听了听,遥遥可以听到从城上传来的守战动静,说道,“不在城头好生地指挥守御,你俩一个劲儿的往我这儿跑什么?” 县令答道:“回府君的话,我俩刚从城上下来。……府君,贼寇今日的攻势,比前几日更加凶猛,而援军仍不见踪迹,照这样的形势下去,我等担忧,郯县的失守只怕是早晚的事了,因我二人斗胆再来求见府君,是想问一问府君,有何破贼之策?” “这个事儿,咱们昨天不是议过了么?”杨伟很有点头疼的样子,挠了挠太阳穴,说道。 县令说道:“是议过了,可是府君,昨天咱们并没有议个结果出来啊!” 杨伟说道:“老兄!你也说了,援兵不见踪迹!单靠我城中的这点守卒,你还想议出个什么结果出来?该说的,昨天我都说了。如今我等能做的,也就是贼寇攻一日,咱们守一日。” “……府君,下吏苦思冥想,倒是想出了一个对策。” 杨伟问道:“什么对策?” “府君,破贼之策。” 杨伟大大惊讶,说道:“你竟能想出破贼之策?是何对策?说来给我听听。” “府君,这几日守城,下吏发现了贼军一个致命的问题。” 杨伟问道:“什么致命的问题?” “府君,攻我郯县的贼军共有三部,而这三部贼军之间,彼此不合!最要紧的是,这三部贼军中有一部的贼率,若下吏料之不差,当是力子都的兄弟!” 杨伟问道:“什么意思?” “府君,这三部贼寇所打之旗号,分为‘董’、‘力’、‘秦’。‘董’者,董宪是也;‘力’者,显必是力子都的兄弟是也!这三部贼寇之中,唯董宪部攻我城最凶,力、秦两部这几天一直都是坐观董宪部攻城而已。这说明什么?” 杨伟瘙须,问道:“说明什么?” “府君,这说明姓力的这个贼率,分明是存了与董宪抢功的意图!” 杨伟说道:“你是说,力子都的这个兄弟,之所以坐观董宪攻城,为的是保存实力,等董宪快把我城打下来时,他再出来争功?” “正是这样!府君,贼寇三部间既有不和,彼此存争功之意,咱们是不是就可以在这上头下点功夫,以此破贼?” 杨伟说道:“……你把话说得明白一点。” “下吏以为,只要咱们能把姓力这个贼率的所部击溃,我城之围即能解矣!” 杨伟说道:“将姓力此贼所破击溃,我城之围即能解矣?” “府君,三部贼军本已不和,姓力此贼又是力子都的兄弟,则他一溃败,三部贼军的联攻之势不就自然瓦解,我城之围不也就由此而解了么?” 杨伟说道:“咱们与贼又非野战,我等系为守城。他在城外,你我在城中,你怎么把他击溃?” “从守卒、士民中择勇士若干,委一得力吏统之,出城突袭,可以溃之!” 杨伟吓了一跳,说道:“围城之贼,远众於我,守城尚且不足,你敢出城突袭?” “府君,贼寇虽众,然其三部,是彼此不和的啊!” 杨伟问道:“何意也?” “一则,姓力此贼所部遭到我守卒突袭之时,董宪不见得会驰援他;二者,三部贼寇合计四五千数,可姓力此贼所部只有千余;三者,咱们城中守到今日,从未有出袭之举,贼必轻心!此三者相合,不需太多人马,一二百勇士出城,就有突袭成功之可能!” 杨伟瘙着胡须,寻思了半晌,说道:“你之此策,是不是太过冒险?突袭若是能成,固然是好,可若失利呢?这郯县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