弃疾一人一骑,星夜驰追叛徒,三日后归来,斩杀义瑞和尚,带回帅印。 1162年,胸怀大志的辛弃疾劝说起义军首领耿京南回归宋,这样才能够拥有最大的抗金力量,收服山河指日可待,得到首肯。 然而,当辛弃疾完成使命,带回任命诏书,从南宋朝廷回到起义军的时候,却得到了起义军首领耿京被叛徒张安国杀害,义军分崩离析的消息。 得此消息,辛弃疾悲痛万分,曾经他还是个初出茅庐的少年,是耿京接纳他信任他,给了他施展的舞台。两人志同道合,将性命交予彼此,同饮同醉,出生入死,感情之身后可想而知。 悲愤交加的辛弃疾,带着五十人马,直奔金军大营,发誓要为耿京报仇。赶到金军大营的时候,金军正在为叛徒张安国饮酒庆贺,就这样辛弃疾带着五十名兄弟,冲入五万人马的金军大营。将张安国活捉,随后又突破重围,奔袭千里,将叛徒张安国带回了南宋都城,斩于闹市。 这一年,辛弃疾二十三岁,一战成名,得到南宋皇帝的赏识。此时的辛弃疾觉得,自己终于有了一展抱负的机会,可以厉兵秣马,收服山河失地,可命运却与他开了天大的玩笑,当时的皇帝宋高宗,居然只任命他为江阴签判。 这让他满腹的报国壮志,顿时犹如一拳打在了棉花上,少年时就立下的远大志向,也无法实现。 时势造英雄,然而辛弃疾却生在了一个英雄没落的年代,帝王懦弱,朝廷懦弱,他们不愿意耗费巨额的军费去打仗,只想偏安一隅,求得短暂的安宁与富贵。 辛弃疾固然智勇双全,但是却敌不过朝廷的懦弱,即便是心有不安,却也无可奈何。 三年间辛弃疾不断上书皇上,如《美芹十论》《九议》,提出要于金兵决一死战、收复失地,然而却犹如石沉大海,得不到任何回应。 1169年,辛弃疾三十岁,任健康通判。 1170年,辛弃疾三十一岁,任临安司农寺主簿。 1171年,辛弃疾三十二岁,人滁州知府。 …… 辛弃疾虽然在地方治理上,做得有声有色,所到之处,百姓安居乐业,但是却与自己驰骋疆场的理想背道而驰。 壮志难酬的辛弃疾,想起自己的少年壮志,写下了《满江红.老子当年》。 1184年,辛弃疾四十岁,造人构陷,被扣上“用钱如泥沙,杀人如草芥”的莫须有罪名,被朝廷罢官。 宦途失意,国仇未报,可叹英雄无用武之地! 1188年冬天,辛弃疾与好友陈亮瓢泉同饮同住畅谈,本就已经要放弃满腔报国热血,匡扶社稷的辛弃疾,在好友陈亮的劝说下,心中再次燃烧起了满腔斗志。 十天后,陈亮离开。 辛弃疾写下了,时至今日,都被人津津乐道的《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可怜白发生!” 之后,辛弃疾又两次回归朝廷做官,可依旧同样遭到排挤, 1194年,辛弃疾再次被罢官回到上饶。这一年辛弃疾55岁,心灰意冷的他,从此双耳不闻身外事,专心做农,打算就此了却残生。 1203年,64年的辛弃疾再次被朝廷征用,任绍兴知府兼浙东安抚使,第二年三月改任镇江知府。 这一年,朝廷终于同意让辛弃疾带兵北伐,筹措半生,辛弃疾以为终于等到了梦想可以实现的时候,讽刺的是,就在北伐所有工作都准备就绪的时候,辛弃疾却再次遭到了罢免。 归乡途中,悲愤的辛弃疾写下了《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 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 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 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 1207年,金兵入侵,势如破竹,兵临城下。 南宋皇帝大惊,高堂之上惊慌失措的询问:何人可以抗金? 台下一人装着胆子回答:辛弃疾。 南宋皇帝哪里还敢有丝毫迟疑,立马就颁旨下令,由辛弃疾领兵抗金。 可惜这迟来的机会,对于辛弃疾已经毫无意义,此时的辛弃疾已经积郁成积,重病在床,一个月后,带着满腔遗憾,溘然长逝。 “此生不复宋土,我辛弃疾誓不为人!” “若有朝一日我大宋能够收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