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值得一提的是,由于五代十国的开国“皇帝”都是武将出身,大多都真材实料,所以对外是很猛的,例如李存勖掌控河东,杀的契丹人头滚滚,数十年不敢侵犯河北一步。 所以尽管五代十国也诞生契丹族建立的辽国和党项人的西夏,但是却不似五胡乱华那样任由胡人屠戮中原。 这也算是值得欣慰的一件事吧,所以宁可武人嚣张,也不让人胡人有机可乘。”李一叹气。】 很多人都摇头,哪有那么简单,当权者是不能容忍这样的威胁的,有句话就是秀才造反十年不成,而武将手里有兵,在军队有威望,士兵很容易只知将军而不知皇帝,造反那就是分分钟的事情。 这或许有些夸大,但是世情就是如此。 李存勖嘴角微扬,颇为自傲。 【“要说五胡乱华时期也不是没有强硬的武将,冉闵就非常有名,他的杀胡令更是有名。 当时胡人视汉人为猪狗,称汉人为“羊”,不仅大肆杀戮,还烤而食之。此时后赵大将冉闵发布了让汉人崛起反抗的杀胡令,才让汉人的血脉得以保存。” “虽然冉闵行事有些令人诟病,但是杀胡令确确实实震慑胡人,保存汉人血脉,其作用是不可忽视的,放眼五胡乱华时期,能让我看得上眼的,冉闵就是其中一个。” “不过总体来说,那个时候的胡人危害是远远大于五代十国的,所以在这一点上来说,五代十国的武将虽然热衷造反,但是还是有值得肯定的地方。” “李存勖被称为“五代领域,无盛于此者”,可见他的战绩是很厉害的。”李一夸了一句,下一秒就泼冷水道:“但后来嘛,呵呵,又是一个小号唐玄宗就对了,最后死于兴教门之变。”】 李存瑁脸色一变,这时候他还没有纵情声色,横征暴敛,还是个骁勇善战,长于谋略的晋王,他咬牙,脸色变幻莫测。 以唐玄宗比喻,是说他后期也会变得昏庸?兴教门之变是……谁反了? 毫无疑问,天幕短短几句话,将会悬挂在他头顶一辈子,如果足够警醒,也许未来会有所不同,这一切都是未知。 【“但也正因为五代十国的皇帝都是武将出身,所以才形成了五代十国的混乱,武夫秉政,改朝换代犹如儿戏,都是二世而亡,以下克上比比皆是,而这一时期文人几乎丧失话语权。 大概也是因此文人吸收经验教训,所以到了宋朝又反过来大力打压武将。 两者显然都是一个极端表现,一个好的皇帝要学会平衡文武势力,哪一方过大都不好,建议大家以五代十国和两宋为教训,别学!!!”】 黄巢冷哼一声,世家垄断上升渠道,不让他当官,那他就自己抢! 在他面前的桌子上放着一张纸,纸上还有墨迹,定晴一看,赫然是一首诗: “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 这首诗是他落第之后所 写,像那样黑暗没有任何希望的朝廷,还有什么存在的必要呢? “” ➯想看饼好吃写的《我为古人讲历史[直播]》第 83 章吗?请记住.的域名➯ 【“五代十国不为后世所喜甚至几乎没什么存在感的一个主要原因,不就是因为之后文人又占据了上风,掌握话语权吗? 当然,文人翻身做主是到了宋朝了,在五代十国,他们的话语权是直线下降的,那么打压文人阶级的五代十国对待军队又是什么态度呢? 都说大宋没人愿意当兵,因为脸上或者身体也会留下刺字,所以很多人都都会骂两宋对待士兵的糟糕待遇。 但实际上,刺字的事情同样出自五代十国。 《文献通考》记载:五代时“征讨不息、师人疲苦,多亡命者。梁祖患之,乃令诸军悉黯面为字,以识军号”。 赵匡胤也是五代十国的人,对这种事情习以为常,于是“北宋初期,凡投充禁军、厢军者,都强迫刺面。刺字的部位除了面部外,还应有两鬓或额角”。 北宋大名鼎鼎的狄青将军就同样脸有刺字。 要知道刺字是上古五刑之一,原名叫做“黥刑”或“墨刑”,也就是给一些犯了罪的人脸上刺字,然后再涂上墨炭,表示犯罪的标志,以后再也擦洗不掉。 也就是说刺字原本是对犯人的惩罚,让犯人感到羞辱,这是犯罪的成本之一。 结果你们居然让士兵脸上刺字,那不就等于是将士兵与犯人放在同一个地位吗? 要知道凡是在脸上刺字的,就都属于被正常社会所看不起的人群。 可这样的刑法却用到了没有犯罪,反而是保家卫国的士兵身上,仅仅是因为担心他们做逃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