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 【“裴松之对曹丕的散文颇为赞誉,称其为“美辞”之文,行情风格浓厚。” “此外作为邺下文人集团的实际领袖的曹丕对于建安文学的精神架构是起到十分关键的作用,由此形成的“建安风骨”对后世文学产生了深远影响。” “王夫之就对他有过评价,说“实则子桓天才骏发,岂子建所能压倒耶”。”】 曹丕眼睛唰的亮了,只恨未与王夫之生于一时。 王夫之:倒也不必…… 这时候谢灵运不服了:“曹子建之才,岂是曹子桓可比?” 【“若非一首《七步诗》,曹丕的名声还不至于那么差。”】 什么七步诗?很多人都感兴趣的竖起耳朵,感觉有瓜可以吃。 “难道是说有人七步便做了一首诗?”郭嘉饶有兴趣道:“那想必还是一首极好的诗。”否则岂能造成很大的影响。 【“七步诗是一首传唱千古的诗,在现代更是课本必背古诗,很多人对曹丕的第一印象要么来自《三国演义》要么来自《七步诗》,所以《七步诗》对于曹丕的杀伤力可想而知。”】 曹丕:所以写了啥? 【“七步诗有多个版本,但大致意思都差不多,这里就说其中一个版本。” “煮豆持作羹,漉豉以为汁。 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这首诗的大致意思是:用豆秸来煮豆子做豆羹,豆秸在锅底下燃烧,豆子在锅里面哭泣。你我本是同一条根上生长出来的,为什么要这么煎熬豆子呢?”】 “彩。”很多人都为这首诗的才思所折服,拿豆子和豆秸来作比,简直绝了。 而曹魏此刻却是一片寂静,很多人都垂着头,并不想听见主公的儿子们兄弟相残的秘闻啊。 曹操气笑了:“这文风,子健写的?” 曹植脸色煞白,他和二哥以后会…… 曹丕也脸色难看,以他的聪明自然猜得出来为什么会兄弟相残,可为什么? 兄弟俩感情不错,刚刚还是一起并肩过来的,现在却谁也不敢看谁。 曹操面无表情,感觉头又开始痛了,天幕给的药真的有用吗? 李一:???好家伙,下次不给你了! 曹操:咳咳。 【“历来公认的三曹之中,曹植是才学最高的一个,为什么这么说呢? 这和《七步诗》也有一定的关系。 相传七步诗的创作背景是在一次宫宴上,当时已经是皇帝的曹丕为难曹植,说是要曹丕在七步之内作出一首诗,做不到就杀了他,众所周知作诗这种事情是很需要灵感的,一时之间让曹植做出一首诗,这正常人谁能做到啊? 可是曹 植不愧是曹植,真的就是一步一诗,七步落而诗成,而且还是一首非常好的诗,这顿时成为一个传说。” 】 曹操瞪了二儿子一眼,你小子过分了点啊。 曹丕呆了呆,七步成诗? 嘶——很多人都被曹植的文才所折服了。 【“听起来是不是很厉害很神奇。” 】 大家纷纷点头。 【“但这个故事应该是假的。”】 很多人嘘声一片,多精彩的一个故事啊,怎么就是假的。 【“诗倒是很可能是真的。” “主要在《三国志》或者是裴松之的注都没有记载这个,反而是南朝宋《世说新语》才有这个故事,这实在让人怀疑是后人编的故事。 而且以曹丕的智商,真的想弄死曹植,暗地里搞就好了,到时候一个病死或者意外不就完结了,就算有人怀疑是他杀的,也没证据啊。在宴会上这样搞,很奇葩好吧。 并且曹植都板上鱼肉了,还讽刺曹丕?真的不想活了吧。”】 曹操目露期待之色:故事是假的,四舍五入兄弟相残也是假的吧? 李一:你这个四舍五入是不是有点夸张? 【“以及最后曹丕比曹植死的早!”】 曹操一时之间不知道该高兴还是该难过。 【“有意思的是,争夺世子之位,曹植虽然输给了曹丕,但是曹植比曹丕多活了一年,四舍五入曹植也算扳回一局了吧。”】 曹操:这是什么新型冷笑话吗?呵,呵呵…… 曹丕曹植都不太能接受。 曹丕都还是个少年郎,更别说曹植,今年才十岁出头,还是孩子,他出生的时候他爹都已经是一方势力之主,他十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