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词虽然是宋朝的代表风格,但是作为新兴题材,起初其实并不受重视,被称作“诗余”,是在民间街头巷尾传播的。因为短小精悍,便于传阅,歌者喜欢,普通百姓也喜欢即兴吟唱,雅俗共赏,得到了快速发展。】
清朝,田同之抚须与其他学者介绍:“诗言志,歌咏言。诗贵气端庄,而词太过轻佻,难登大雅之堂。”
从一开始,诗歌就被尊崇为庄重高雅文学的范本,词作为晚生代从诞生之初就被赋予了市井俚俗的特质,是文人士大夫关起门来吟风弄月的“淫.词艳.曲”,传统文学界始终怀有偏见。
【北宋前期,词的主要领军人物是晏殊晏几道父子、欧阳修等一批词作者;此后,范仲淹的词跌宕起伏,豪放悲壮,柳永自创新调,以长调慢词代替小令,加入草根格调,突显楼阁茶馆,情丝缠绵的风格,成为了宋词新的接力者;】
已经年迈退休的晏殊在自己的府上,看到自己和儿子晏几道都榜上有名,颇为得意。
但是紧接着看到欧阳修和范仲淹,一声冷哼。
“虽然欧阳修小有才华,但是那脾性,不堪大用!”
晏几道奇怪:“欧阳修不是很尊重您吗?”
晏殊依然没什么好态度:“吾重修文章,不重它为人。”
您最初点人家为第一名时可不是这么说的……
晏几道看着父亲的脸色,满脸嫌弃,挠挠头,最终聪明的没有追问。
.
欧阳修在朝堂之上,身边是范仲淹,同样也提到了晏殊。
范仲淹与欧阳修交好,看到二人都榜上有名很高兴,看到晏殊的名字心情复杂:“永叔,当年,还是晏师提拔的你。”
欧阳修犀利道:“那又如何,晏师可看不上我们的庆历新政。”
欧阳修比范仲淹小18岁,是忘年之交;
有意思的是,欧阳修比晏殊也小18岁,曾经是师徒之谊。
欧阳修参加礼部考试时,晏殊正是主考官,非常欣赏欧阳修的才华,点欧阳修为“省元”,也就是第一名。于是欧阳修一度以“晏殊门生”自居,执弟子礼。
但是两人的师生情谊却十分短暂。
在庆历年间,西夏侵扰边境,晏殊主持朝廷军务,欧阳修担心老师日理万机太辛苦,就冒雪去探望,结果看到晏殊在家中设宴饮酒,奢靡无度,欧阳修当时赋诗嘲讽“须怜铁甲冷彻骨,四十余万屯边兵”,批评老师花天酒地。
晏殊看后差点没气到断交,说出了那句著名的“吾重修文章,不重它为人”,一度对欧阳修到了嫌恶的地步。
欧阳修却觉得十分委屈,多次主动示好,还给晏殊写信表示对老师的感谢以及被冷遇的委屈,但是晏殊依然不改态度。
欧阳修知道,这其实主要因为两人政见不和。
“晏师是一位太平宰相,虽然文采的确不错,却毫无作为。”欧阳修对晏殊的尊敬,始于晏殊对自己的提拔之
恩、以及以文论交。
但是说到政治,欧阳修从未退让,也让晏殊为欧阳修不给老师面子更为恼怒。
会退让也就不是欧阳修了。
范仲淹因言被贬,高若讷推波助澜,欧阳修写信痛骂高若讷:“不知人间有羞耻事”;
范仲淹为主的庆历新政被反对,欧阳修连续向宋仁宗上书,弹劾十几名反对改革的官员,言辞激烈,举朝震动;
而晏殊去世后,欧阳修为之写挽辞,批评道“富贵优游五十年,始终明哲保身全”,可见对晏殊政治态度的不满。
【到北宋中期,最有代表性的词人是苏轼,他以诗为词,诗词结合,体裁更加宽泛,可豪放也可柔情。】
李清照听到“诗词结合”微微皱眉,评价苏轼的词道:“皆句读不葺之诗尔,又往往不协音律,其词是句读不齐之诗。”
【南宋时期的陆游、辛弃疾等词人都受到了苏轼的影响,而且后世、包括海外,对苏轼非常喜爱,不仅封苏轼为“词圣”,四处建生祠,还多有模仿。】
【其中,日本对苏轼的喜爱非常深刻,甚至因此诞生了日本的几位女文豪,这里稍后再说。】
苏轼笑得裂开大嘴,嘿嘿,不好意思,又被夸了。
因为天幕前面夸他,苏轼已经从被贬的地方召回京城,现在在朝堂上与众臣一起看天幕。
苏辙摇了摇头,朝廷中的党争因为天幕现在缓和许多,开始一致对外主战,但是对苏轼也是一致对外,还有些芥蒂。
天幕再次这样夸奖兄长,大臣们的眼神都不对劲了,不知道会不会又被拉一波仇恨。
【南宋前期,国难当头,许多词人不仅词风豪放,内容还慷慨悲壮、沉郁苍凉,代表人物是李清照。】
【李清照,人称“易安词”、“漱玉词”,以其号与集而得名。历经了国恨家难,她的《漱玉词》从曾经“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的少女情怀,变成了“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女中英豪,被后世称为“千古第一才女”、“婉约词宗”。】
【沈谦在《填词杂说》将李清照与李煜李后主并提说:“男中李后主,女中李易安,极是当行本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