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迎风书院>历史军事>北朝帝业> 1238.第1236章 直取邺都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1238.第1236章 直取邺都(3 / 4)

一直等到守将厍狄伏连下令强弓射来,高归彦才退回营中,当其归营见到唐王鼓励的眼神之后,他心中便又变得火热起来,不再因为投降敌国而心怀忐忑不安,反而变得充满期待起来。

且不说高归彦心中涌动着的这一份皈依者的狂热,滏口关城中氛围也是凝重到了极点。眼下唯一稍可庆幸的就是在经过上一次的战事之后,滏口这里的城防也有所增固,如果守军能够坚定驻守的话,魏军想要攻破滏口也绝不轻松。

可是高归彦的城下投敌与转过头来劝降对守军士气打击实在是太严重了,尽管将士们对其行为倍感愤慨,但各自心中也都不免暗生彷徨。就连高归彦这种宗室耆老、名王大将都直接向魏军投降了,他们这些人还有什么死守力战的意义?

眼下这些想法还只是各自心中的杂念,众将士们也都不敢宣之于口,但是各自精神都有些萎靡不振,并没有那种将要为国捐躯的慷慨气象。

厍狄伏连将这将士们士气萎靡的一幕幕画面尽收眼底,他心中也是忧怅不已,心知如果再如此继续下去,情况只会变得更坏,一定要想办法将士气提振起来。

于是他连忙向邺都方面告急,希望长广王能尽快派遣一支援军至此,并且调拨一批物资到这里来奖酬将士以提振人心。

然而他这里奏报上去之后,却迟迟不见邺都方面有所回应,甚至派回城中的使者连长广王的面都见不到,这也让厍狄伏连心中暗生不妙之想。然而直到现在,他也仍然还没有意识到自己一众人等、甚至就连邺都都被长广王给抛弃掉了。

一直到了高湛出逃之后的第二天,城中留守官员们才逐渐察觉到了情况有些不对。而引起他们怀疑的,乃是城中军队从诸处寺庙当中收取上来的财货物资并没有被长广王府家奴第一时间收取走,而是被送到了尚书省中。

尽管高湛这种趁火打劫的做法有些不地道,但邺都内外的僧众们也只能咬牙承受。毕竟北齐好歹还能给他们提供一定的保护,真要被魏军杀出城中来,那么迎接他们的恐怕不只是破财消灾那么简单。

在北齐官方和东逃僧徒们的宣扬渲染之下,河北这些沙门对西魏唐王的认知都有些妖魔化了,心中畏惧至极。只要能够阻止魏军杀来,这些代价他们也都愿意承受。

可有的时候,哪怕是愿意付出代价,也未必能够换来让人满意的结果。僧人们所捐输的财货在尚书省中越聚越多,但长广王府却迟迟没有人前来整理运走,这实在有些不符合时流们对长广王的认知。

再加上他们担心如果财物堆放在此太久而有所遗失的话,长广王或会迁怒追责他们,于是便连忙派人前往长广王府告知其事。这些人登门之后自然见不到长广王,甚至都见不到高湛门下那些心腹,只有留守府中的仆人告诉他们相王昨日出城巡视、至今未归。尚书省中留守官员们得知此事后顿时变得紧张起来,他们还没有怀疑高湛已经出逃,反而担心城池周遭可能有什么奸邪之人想要响应西魏的进攻、从而加害长广王,于是便连忙调查起来。随着查到的迹象越来越多,他们的心绪便也越发下沉,这才渐渐察觉到如此残忍的一个事实:长广王逃了!

由于情况是被逐渐察觉到,诸种迹象都需要综合判断,而且眼下邺都城中无人主持、群龙无首,所以当这些留守官员们确认此事之后,相关的消息也在城中传扬开来。于是顷刻间,整个都畿之内顿时便大乱起来!

就连长广王都率众出逃,可见眼下情势已经是危困到了极点。尽管传言中西魏的唐王除了对沙门有些苛刻之外,并不残忍好杀,但邺都城中人心仍是忧恐到了极点,民众们开始成群结队的出逃,不敢再继续滞留城中。

至于那些准备协助守城的僧徒们,这会儿也都不免心惊丧胆,纷纷带领自己僧侣信众们退回各自寺庙之中闭门自守,再也不敢叫嚣要力抗魏军。

眼下的邺都在整个北齐政权中的重要性虽然有所削弱,但仍是整个河北当之无愧的中心,城中长居人口众多,如今仿佛爆炸的烟一般四散奔逃,自然也将整个河北都搅动得骚乱不安起来。

城中百姓除了躲避兵灾,也不乏心向西魏、又或者存心投机之人,趁着城中秩序的崩坏而号召组织起一群志同道合之人,浩浩荡荡奔赴滏口便要喜迎王师。

滏口守将厍狄伏连还在全神贯注的应对西面的魏军,好不容易盼到邺都方面人事涌来,但却没想到这些人并不是来协助防守,而是要投奔魏军。尤其在得知高湛竟然弃城而逃之后,厍狄伏连一时间也是震惊到了极点。

人心和局势一旦崩溃起来,只会如同脱缰的野马一般变得越来越快、难以控制,厍狄伏连这里刚刚得知后方剧变,还没有做出什么应对的决策,关城之中便也变得纷乱起来。

有人直接跳下城头向魏军投降,更有人甚至在城内组织起一批乱卒来向城主府冲杀而来,想要抓捕厍狄伏连以向魏军邀功。城中局面已经是变得混乱至极,而厍狄伏连也根本没有勇气和能力再继续逗留下来收拾局面,于是索性便也率领一队自己的亲信出城向北奔逃。

“长广王逃了?他怎么能、他怎么敢?”

魏军营地中,当高归彦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