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晚亥时初,叶永和才回了府。
听说叶永和回来后,叶宁语直接去了一趟叶永和书房。书房里,叶安峥和叶安怀都在。
“阿云怎么来了?”叶永和笑着看向叶宁语。
叶宁语出去了两日才回,这件事虽未在府上大肆宣扬,甚至连其他院子的下人都不知道叶宁语出过府,但叶永和是知道的。
只不过他不知叶宁语为何出府,也没多嘴问。
“长姐。”叶安怀和叶安峥齐齐打着招呼。
“三叔,今日听说了一些朝堂上的事,特来问问。”
叶永和示意叶宁语坐下,缓缓开口。“你是想问近日朝堂上群臣逼迫陛下封后之事。”
逼迫?叶宁语一愣,她不料叶永和会用这个词。
“对于这件事,朝臣提意见的很多么?”
叶永和点了点头,“陛下虽然年轻,可也正当是立后之时。先帝本就子嗣薄弱,出了一场宫变之后,只剩下陛下一人。如今百官多以此为理由,劝谏陛下早日封后纳妃,为皇家开枝散叶。”
“可陛下还在孝期,就算充实了后宫,三年之内后宫女子也是不得有孕的。”叶安峥皱眉道。
“也有人在朝堂上说了这话,可大部分人的意思是礼制不是一成不变的,先皇离世还不到三个月,更多人劝陛下热孝封后。就连礼部尚书冯林也赞同此法,陛下现在颇为头痛。”
“这么急?”叶宁语十分惊诧。
“难怪呢,我听说最近好多大人都在暗中教自家姑娘礼仪,为入宫做准备。”叶安怀道。
叶宁语眉头紧锁。热孝立后,时间也没多久了。只是如今叶宁秋又逢生病,听今日她的那番话,眼下肯定还没想通这个问题。
“陛下的态度如何?三叔可清楚。”
“陛下……”叶永和思索了片刻,“陛下即位不久,在朝臣面前很多事他也不好明着说什么。我过我看他的态度,显然是不满大臣们的提议,似乎对热孝封后一事不太赞同。”
“陛下不像太子和雍王,此前参与政事,在朝中多少有些支持者。眼下虽然即位,可大家都知道陛下即位的根源,所以一些年老的朝臣却各有心思,甚至有人想要压一压新帝的气焰。”叶安峥道。
“这明摆着就是欺负新帝嘛!”叶安怀抱怨了几句。于公来说,叶安怀觉得这位新帝性格仁厚,于私来说,新帝亦算是叶安怀的表亲。在他和朝臣面前,叶安怀自然是站在新帝这边的。
叶宁语默默听着他们讲述关于朝堂上的事,眉头再次皱到了一起。这大位不好坐,不管是谁坐上这个位置,都不可能一帆风顺的。
“哦,眼下还有一事。”就在叶宁语皱眉思索之际,叶安峥忽然道。“燕国近日出了新国策,准备启用女官,新帝对燕国这项国策颇为看重。让翰林院近日拟了一份诏书,准备在明日的大朝会上宣读。”
“燕国向来便是六国里最重用女子的,有此国策也不足为奇。”叶永和抚着胡须道,“莫非新帝也要效仿燕国?”
叶安峥摇了摇头,“倒不是效仿燕国启用女官,只是陛下让我们拟了封征策诏书,似乎想在朝堂上广征新策。”
“征策?”叶永和有些诧异。如此大事,他这个三品通政使竟未听说过,可见除了拟招的翰林院,这件事瞒得很紧。
“征策是小,陛下或许是想凭借此次征策,提拔一些年轻人。”叶宁语道。
“翰林院裴大人也是这么说的。”叶安峥赞同地看向叶宁语。
“陛下怎么也学会明着一套暗着一套了?”叶安怀脱口而出。
叶永和忙瞪了叶安怀一眼,“慎言!”
叶安怀自知失言,忙闭了嘴。
叶宁语笑了笑,“这倒不算明着一套暗着一套,眼下国事一片繁乱,政权要稳固,势必要有一些才能兼具的新人辅佐,不能总靠老的朝臣。更何况,世道在变,这些两朝、三朝元老们各自都有小心思,若要施行新策,势必要有新人。”
叶安峥兄弟听着叶宁语的话,似有所悟,叶永和也赞同地点了点头。“倒是一次广征纳谏的机会,没想到咱们这位新帝还有这般度量。”
叶宁语点头,“这才该是人君应做的事,我倒觉得此次是个好机会。你们两个不妨也多想想,提些有用之策。若真能为民谋利,不失为件好事。”
兄弟二人闻言,互相对视一眼,目光里皆有一抹兴奋涌动。
他们二人本就是去岁科考的翘楚,天下学子的典范,能以所学为国效力,本就是他们读书的初衷。如今世道与先帝在时不同,叶家已拨云见日,他们只需做好本职,为国效力就好。
“你们长姐说得对,阿峥既能得到消息,想必其他人也有消息。你们要好好准备,不说得到重用,若是新的国策能有你们的一份功劳,也算是做了些实事。”
“是。”兄弟两人朝着叶永和、叶宁语齐齐颔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