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战功封侯的六年后, 即元狩五年,官至丞相的李蔡因涉嫌侵占汉景帝阳陵的空地被问罪, 畏罪自杀。为什么说涉嫌呢,因为李蔡占的这块地,处于一个比较尴尬的地段,在阳陵的边缘位置,可以说是陵墓范围内,也可以说不是。”
“当不管怎么说, 李蔡确实占了一块地,才会被政敌抓到把柄。世家出身,以战功封侯,景帝时就已经官至两千石, 怎么看都是不差钱的人。却因贪小便宜占了一块地,葬送了性命, 只能说人为财死鸟为食亡吧!”
“当然了此中人也不止李蔡,汉武帝的舅舅田蚡也干过这事。田蚡早年很是奉承魏其侯窦婴, 等自己的外甥当了皇帝,就抖起来了,看上魏其侯窦婴在城南的田地,就直接派籍福去索取。魏其侯没有给他, 然后灌夫知道后又斥责了籍福,于是被田蚡记恨。”
“看看,魏其侯窦婴这样的老侯爷都免不得被人勒索,要是落在普通老百姓头上, 怕是通知一声都没有吧!当然了田蚡如此理直气壮也有有原因的,窦婴的儿子犯法,田蚡给予了包庇, 端得一个官官相护。”
“因这件事,田蚡与窦婴、灌夫结仇,抓两人小辫子,往死里搞,最后灌夫族灭,窦婴斩首。不久后,田蚡病重因梦到灌夫、窦婴冤魂索命疯癫而死。不过他也算死的及时,若不然再晚点淮南王刘安谋反案查出他奉承刘安那些个我外甥无子,大王迟早取而代之的话,高低也是个族灭。”
“当然了,田蚡干过的缺德事远不止这一两桩。元光三年,黄河改道南流,十六郡遭严重水灾。田蚡的封邑鄃在旧河道以北,没有受到水灾,却是修复河道时最适合泄洪的位置。但田蚡为了保住自己的良田,就扯着王太后之名说那是他与太后的田不能淹,收买官员阻止泄洪,使治河工作陷入僵局长达二十多年。”
“据《汉书·地理志》记载,仅黄河决口所在的东郡,就有大约四十万一千二百九十七户,计一百六十五万九千零二十八百姓。那十六郡百姓是多少户,多少人?因田蚡一己之私,二十年间门,是成千上万百姓饱受洪涝之难,妻离子散。”
听得此言,东郡百姓对田蚡憎恶万分,又忍不住担忧起之后的黄河决堤。
刘彻生气之余又不免庆幸,如今提前知道了黄河决堤之事,甚至连哪里适合泄洪都晓得了。只要令人提前勘测监督河堤,一旦黄河有决堤危险,就提前划定泄洪地区,便可减少决堤损失。
“全都记下来,尤其是年份要记清楚。”刘彻叮嘱道。年号和年数前后对照,等得到的信息多了,或许可以推测出具体年份。
“不仅如此,东郡还是粮食大郡,受灾直接导致朝廷闹粮灾了。田蚡这一下子不仅坑了十六郡百姓,连皇帝也被他坑老惨了。且田蚡的贪心可不止于此,他连皇帝的东西都敢觊觎,曾要求把考工官署的地盘划给他扩建住宅,气得汉武帝都问他要不要把朕的武器库也给你。”
“这就是古代的某些王公贵族,人心不足蛇吞象,为了自己的良田可以置千万百姓于不顾。家财万千,还会去贪图不属于自己的土地。这种人没有落个族灭,实在是老天不开眼。”
“完了,全完了!”田蚡跌坐于地。
因天幕揭穿他的一些小心思,皇帝对他这个舅舅已经不复信任。但那些事情毕竟尚未发生,看在王太后的面子上,皇帝不会重用他,却也不会拿他怎么样。可这些事情一出,那些灾祸不发生便罢了,一旦事情发了,皇帝怕是会拿他祭天平民愤。
“当然了这都是题外话,但有一说一,李蔡品德有瑕疵,李广也不完美,同样是畏罪自杀。真要论个高低,李蔡至少能力比李广强,为什么唐高祖李渊乱认亲戚,编族谱不追认李蔡这支,而是去碰瓷名气与实力不相符的李广呢!”
“毕竟李广一生空有名气,并没有太大功绩,加上他孙子李陵的缘故,在汉朝后期,李家名声其实是不太好的。最最重要的是,李广后人因李陵投匈奴和巫蛊之祸被族灭了两次。如果有后人,也就是李陵在匈奴和匈奴单于之女生育的子嗣。”
汉朝人:哦,原来李陵是李广的孙子。
李唐的皇帝们表示这就有点尴尬了,纷纷开始埋怨唐高祖李渊,这认的什么祖先啊!同时琢磨着偷偷回去修改高祖编写的族谱。
认祖宗本是给自己贴金,这是世家心照不宣的事情。李广名气大,而普通百姓哪里知道李广后人的那些细节。哪想到出来个天幕,能将李家说的这般明明白白。
李广想打孙子,但孙子好像还没出生,也不知道哪个儿子所生。李广一生虽没有以战功封侯,但也没有降敌啊!对于武将,降敌可是比死亡和战败都要可怕的事情。
相较于李广,李蔡则是先怒后喜,怒被揭皮,喜这些事情尚未发生。张汤贪权、主父偃贪财,但都因才能得到肯定。他虽然被揭了短处,天幕也同样肯定了他的能力。人无完人,皇帝还是会用他们这些人。且这件事现在被说出来,固然有点丢脸,但同样也让他得到了避开这场祸事的机会。
“元朔六年春,卫青领公孙敖、公孙贺、赵信、苏建、李广及李沮六将,分六路从定襄出发,北进数百里,因没有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