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帝“父”的辈分,虽然只是荣誉tite,但他才是人臣的终极象征。就像前我们举过的例子,四世三公不稀奇,为何袁家独大?因为他们家出了一个帝奉三老袁逢。同时,乡官也有三老,参照本知识点开头说的,就算官名一样还要看上属机关。三老这个称号的位置有多重,关键看是做谁的爸爸。
说完官的大小,我们再说职。前提到荀彧的时候笔者曾经说过荀彧贵为三独坐,在曹操司空时期两人是可以分庭抗礼的。何谓三独坐?尚书令,司隶校尉,御史中丞。这三个官为什么特殊?他们是皇帝的私官,上朝有独座。尚书令包括守尚书事是皇帝之口,汉代的尚书台还兼了后世中书台的功能,起草书,发布,都是他们一家,权力非常大。司隶校尉是皇帝之刃,相当于中央警备部,汉末赫赫有名的西园八校尉是再司隶校尉的基础上拓展出来的。御史中丞是皇帝之言,有监察弹劾百官之权。演义当中“进曹营一言不发”的徐庶就贵为三独座,看谁不顺眼就可以怼谁。
这三个官虽然品级比三公差很多,但除非是一手遮天的一时权臣,见三独坐气焰都要矮三分。
接下来我们讲一讲地方官吏,很多人都认为州刺史gt;太守,这是一个非常大的错误。
太守在汉代官,职都非常大,几乎相当于一郡的土皇帝。拿的是汉代官制顶薪两千石。那些三公九卿是士族,除拿顶薪外增秩两千石,他们还吃食邑。所谓丞相万石的说法子虚乌有。西汉时候有个人叫石奋,他和四个二子都位列公卿,拿顶薪两千石,加在一起是万石,就出了第一位万石君。在汉书传记里也取万石君而不名。万石代表了一门显贵,并非一人之俸禄。
州刺史只是个六百石的监察官,但是他职司可以监察太守。这是汉代官制里一个bug,典型的小官管大官。所以有一段时期汉代用两千石的州牧代替州刺史,这样相对就好管一些。东汉刺史,州牧混置,如何确定,看得是身份。刘姓的刘表,刘璋,刘虞,这都是州牧。刘备一直把刘豫州挂在嘴上,是因为他得的是个州牧,顶薪的大官。
州牧与太守之间有矛盾很常见,比如刘虞公孙瓒,比如韩馥袁绍。如果州牧没有支持者,很难和握有军权的太守相抗衡的。可以参考以上两对儿冤家的斗争结果。
至于刺史,那就更不会有人放在眼里了。
三国志中许多太守,都是割据一方的诸侯,其概念几乎与东周的封国等大。事实上汉代太守的辖郡,就是和诸侯王的封国平级的。
写到这里已经超长了,关于封国官职和幕府官制,我们下一章再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