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贫道曾经听闻,薛安都当年为南人筹备隐秘行动部队时,保义军成名已久。
薛安都能在短短数年之内组建起一支可以与保义军抗衡的部队,自然并非白手起家,
而是借了一支有着千年传承的奇兵,以为精锐。”
庆云不禁大讶,
“千年传承?我原本以为齐王檀宫可算是最早的秘谍组织了,难道此前还有类似的机构?”
“哎,秘谍部队之先要上溯到夏王禹为天下盟长时期。
后禹在九州遍撒闲人耳目以为谍。
所以《说文》中对谍字便作如此解释:
谍,闲,伣也。闲者无事,伣者候风,皆备不时之用也。
后来夏王太康失国于有穷氏,新王少康便是依靠这些闲伣密谍方得复国。
其实不仅华夏人用谍,当年越人大罗国也用谍。
《左传》亦曾记载,楚国筹谋南下,军队抵达彭境时,
大罗国也曾派出了一名叫伯嘉的谍人刺探情报,对楚军的部署造成了不小的困扰。”
“哦?所以薛将军是借用了大罗国的谍人部队?”
“不,大罗国的谍人机构远不如周王室专业,所以他们败了。
薛安都收编的,乃是周王室世袭秘谍部队——衔枚氏。”
“大师说的是,‘衔枚疾走,雁过无声’的那支传说中的神秘部队?”
“那可不是什么传说。
大周以司寇辖九州闲伣,其中最精锐的就是衔枚氏小队。
依靠这支秘密部队,周室也守得了几百年江山。
如若不是其后齐,楚,秦,燕等强国纷纷组建自己的谍报网络,并且对感觉良好自我麻痹中的王室秘谍系统造成了不可逆转的侵蚀与破坏,
也许这大周朝还能向天再借五百年。”
“周代编制的部队,如何存续到现在?”
“周官大多都是世袭,所以周朝的官职才能派生出许多姓氏。
这衔枚氏亦是如此,其身份,技能在族内世代相传。
虽然周朝的谍报网络被各国破坏严重,
但作为精英中的精英,暗部中的暗部,他们这一族依然低调的存活了下来。
生存,本就是秘谍首先要具备的能力。
这个家族代代繁衍,偶尔也会出来露露脸。
只是他们每一出现,都会改变时局走向,实在是一支无法让人忽视的势力啊。”
“大师是指,周亡以后,这支势力还出现过?”
“是啊!昔大汉七王叛乱,七王的力量联合起来,已过天下半壁,
尤其以吴王和楚王的力量最为强大。
可是吴楚两国联军却在弹丸之地梁国面前吃了数月的闭门羹,
方有其后周亚夫逆袭,逼死二王,令七王之乱冰消瓦解。
当时世人只知道周亚夫的风光,却很少有人留意那梁王遣入吴王账下的死士枚乘。
后来七王之乱平,梁王又欲挟功争位。
可笑他却不知道衔枚军向来只为天子剑,不做权臣奴,结果自然也是落得个凄惨下场。”
“枚叔文才,天下闻名。
真说名气,可也未必弱于亚夫之勇。”
“但你可知枚乘的武力其实也不逊于周亚夫?
那枚氏就是当年衔枚氏的后人。
梁国就是靠着衔枚奇兵在吴楚联军之间周旋,方才以弱御强,不落下风。
而枚叔的这个字号,其实并非是以字行,
而是如檀君一般,是衔枚氏大头领的世袭称号。”
“这许多秘闻,于中原不见经传,觉法大师却缘何这般清楚?”
“贫道并未读过多少中原史书,除了太史公鲁左史,其余并无涉猎。
只是贫道好武如痴,借阅的武学典籍却不计其数。
贫道悟一苇渡江的轻功,其实是参详了一本名为《蜻蜓点水》的功法。
(前文《蜻蜓点水》并未加注书名号,因为古代本无标点)
那本功法本出衔枚氏,上面除了轻身潜踪的武学技巧,更详细记录了许多衔枚氏的旧事秘闻,故而于此所知多些。”
“大师如何确定今日来的便是衔枚军呢?”
“除了他们,我实在想不出,还能有谁具如此手段,在这四周潜藏百余人而令人无可察究。”
“百余人?大师如何能查知暗中隐藏的人数?”
“虽然看不真切,听不出异动。
但是每个人的身体都恒定在一个近乎相同的温度。
这个温度,通常高于周遭,会引起附近气流细微的变化。
人数的多少不同,引起的变化程度自然不同。
普通人可能无法察觉,但是如果习惯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