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迎风书院>武侠修真>逆袭1988> 第1675章 难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675章 难(1 / 3)

爱秀集团上市以后,名声鹊起,各地商人闻名而来,工厂的订单与日俱增。

其中最大的变化就是国内订单的增加,而国内的市场,是以中低端产品为主。

王林原先还在为安纺厂没有订单发愁,现在他完全不必发愁了。

来自全国各地的订单,有如雪片似的飞来,安纺厂的生意忙了起来!

再加上秋季时装周和秋季广交会能接到的订单,爱秀集团所有的工厂都开足了马力生产,工人们日以继日的加班,用劳动创造财富。

王林不由得感慨,早知道上市就能拉来订单,我早该让公司上市了!

人生并非事事顺利。

在爱秀集团一帆风顺的同时,爱秀科技加入909工程的申请,却一直毫无进展。

在申城,王林和爱秀集团是个宝贝。

但进了北金,在那个大街上随便一个人都可能是局级领导的地方,又有多少人卖王林的面子呢?

周伯强天天向王林汇报工作,刚开始信心满满,到后面疲惫不堪,但仍然负重前进。

王林不由得想到了最后一招。

那就是拜访老人家。

老人家和申城有缘,和王林也有缘。

王林此生最大的幸运,一是认识了周粥,二是得到了老人家的赏识。

老人家与申城足足有74年的渊源,除了留学、结婚、生活外,老人家还一直在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助力申城的发展。

他开始在全国各地视察之后,在申城停留研究了很久,也用足了心思。

起初,他印象中的申城是可塑之才,其他地方还处于贫穷,申城却已经在发展,然而,真正地了解过后,一切并不如他现象般的一样,申城并不繁荣,其中甚至藏有许多别人难以察觉的尴尬,比如说:城市拥挤、人均面积小等等。

80年代末,几个特区助力了南方经济的发展。

一直领先的申城,反而走起了下坡路。

彼时,距离改革开放已经多年,政署也对这座老城也投入了很多关注,现状尚且如此,又怎么能推动深化改革呢?

他连着几年到申城过年,做出了无数的努力和指示。

在他的英明领导下,申城终于迈出了大开发的第一步。

正是在这种背景下,王林和他的爱秀集团,异军突起,也进入了老人家的眼帘。

老人家多么希望有像王林这样的人才出现,可以带动申城的经济发展,可以把日薄西山的纺织业带出泥沼?

王林的出现,正好解决了这一难题。

这是一场风云际会!

王林适逢其会!

现在,王林敏锐的感觉到,我国的信息科技变革,也正当其时。

如果爱秀科技不能搭上909工程的便车,那他就只能自力更生,一切都会更加艰难。

因此,王林在不遗余力的推进这个事情。

但进展不如人意。

任何一种利益,都是各方平衡之后的结果。

能成为这项浩大工程的指定合作方,那七家企业,肯定来头都不小。

爱秀集团虽然庞大,但一直都只在纺织行业深耕,并没有和科技两个字沾边边。

或许,这也是上面难以接受爱秀集团进这个工程的原因吧?

这天,王林坐在办公室里,再次和周伯强通了电话。

周伯强仍然斗志高昂,说一定说尽力办妥此事。

但王林却听出来了,事情办得并不顺利,而且希望渺茫。

王林提出来要进京时,周伯强迟疑的说道:“老人家身体不太好,王董你这个时候前去打扰他,并非明智之举啊!”

“是啊!”王林感叹的道,“这也是我一直没有去找他的原因。”

周伯强道:“他已经90高龄了!”

王林道:“去年底,他来过一次申城,我见过他一面。今年我还只和他通过电话联系过。”

1994年,心系申城的老人家,再一次来到了浦东。

他已经90岁,身体越来越差,以后可能没有机会了,他本想再来给申城一些建议,助力其更好地发展,可是,当看着焕然一新的申城,他的建议变成了叮嘱,于是,就有了那句很有名的话:“你们要抓住20世纪的尾巴,这是申城最后的机遇。”

在他即将离开申城时,再次接见了王林。

他对王林和爱秀集团寄予了厚望,他叮嘱王林,一定要抓住改开的好机遇,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