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上师今日而来,可是写出了教育启蒙之书?” 扶起来白求学,李清平抛却方才看奏折的繁杂心情,略有喜悦期待地发问。 “回禀皇主,老臣幸不辱命,启蒙之书已基本完成,不过是有些地方尚欠缺,还未能出书装订,所以臣前来,是想请皇主找些儒生一同与老臣探讨阅览一番,以便于查漏补缺。” “您也知道,臣年纪大了,长时间伏案动笔难免有昏头时候,这启蒙教学乃是让孩童接触教育的第一手书籍,绝容不得一点差池,老臣心中担忧,所以想其毫无遗漏” “太上师果真是我朝中官员标榜,若是朝中文武百官皆如太上师般勤勉、尽责,我南清何愁不兴旺昌隆” 天子二话不说就是一顿褒奖,若是寻常的小官,此时恐怕都激动得说不出来话了,可白求学显然不是这等人物,所以在李清平夸完之后,他只是微笑地点了点头,继续等待自己需要的答案。 果不其然,天子夸完,才开口接了正题。 “太上师确实辛劳,今日孤便应允太上师,一会让朝中有此方面的官员全部前往翰林院,一定让其尽心辅助太上师,争取早日将启蒙之书编撰出来,造福黎民百姓” 后话显示其对此事重视的天子有马后炮的嫌疑,但不可否认的是李清平对幼儿启蒙之学的确上了心,毕竟此事算是一国数得上名号的重大事件,至于其他的不是迫在眉睫,确实应该往后扫扫。 “老臣多谢皇主” 白求学拱手行礼,他除了固执于科举外,另一件事便是幼儿的启蒙之学,如今其中一件即将落幕,而另一件也时候提出,于是乎,他再次发声道:“皇主,老臣此次求见您,不仅是想告知您启蒙之学即将完毕,还想询问皇主另一个问题,不知皇主这次之后是否打算将科举制推行” 方才的启蒙之学最多算是白求学的一个过渡,到了年纪的儒生学士还未有施展抱负之地,发展幼儿教学难有大用,否则的话小的长大了不还是一样怀才不遇? 问出问题的白求学目光中有多种情感的交织,白玉京在一旁稳稳站立不出一言,李清平也被问住了,淡淡的看了这位太上师一眼,而后沉吟片刻道:“这件事,孤已有打算,但现在不是时候” 说着,他摇了摇头,而后继续道:“太上师,孤知你心中所想,如今世家之事即将落幕,确实有机会趁热打铁,但南清不是孤一人说了算,世家之人现在不敢跳脚,但不代表朝中百官不会有其他声音,孤难以顾全两头,若是最后一步让官员和世家走到了一起,那孤钱前面的准备,将全部白费” 李清平也不瞒这位老臣,他知道谁都有可能算计自己,但这位绝对不会,两朝老臣没有任何污点的人,怎么会在垂垂老矣之时给自己惹上一身骚,若是其他人现在来提这件事,他必然要揣度一番其心中的真实想法。 “如此,老臣便在等一段时间吧,还希望皇主能将此事放在心上” 白之学露出了失望的目光,他今年已过古稀,算得上是高寿老人,此次云游回来,不单单是因为启蒙之学的事即将完毕,更多的还是因为他的身体一天不如一天,他怕自己活不到科举推行,也怕自己见不到南清的繁荣,作为一个皇帝的老师,他比任何人都希望自己的弟子成为千古治世之君。 读懂眼神的李清平有一抹的无奈,看着瞬间失去精气神的白求学,他想了又想到:“太上师若想看到科举早日推行,孤想,云溪菀或许是个变数,太上师之前说想见韩清晏,此时其也在云溪菀内,况且江小子上次和孤提过一次,想来是对科举之行有些看法” 李清平知道江渊的德行,这个屁事不喜欢揽的世子对朝中之事没太多的兴趣,但是对利国利民之事却上心的紧,此次世家被制裁,虽然有江渊受害在先,但他知道,即使没有这件事的发生,江渊也迟早会对这几家蛀虫出手,再加上苍灵跟随其走一趟北境遇到王玢岩此人的调戏以及王家人在昌黎对江澜部下的欺辱,就注定他不可能从此事的牵扯中抽出身来,而要说他为何觉得江渊也对科举之事有想法,那恐怕还要和礼部尚书扯上点关系。 白求学并不认为李清平的话是在给自己指明方向,最起码他第一次见江渊之时没有感觉到此人有这方面的抱负,拱手敷衍了事,他出声拜退离开,李清平见白求学如此模样,就知道其肯定不信自己,但是他又不知该作何说辞,且不说江渊此时重伤刚醒没什么精力操心闲事,就是这小子健健康康活蹦乱跳,他也没把握让其给白求学展露一下自己的才华,有些不甘心的看了一眼离去的太上师,他默默地转身回到椅子之上。 出了拱门的白求学与自己的徒弟相伴而行,他不是不看好江渊,只是觉得一个在商业之上有所建树的人,根本不足以有更多的精力在文学上有什么远大的志向,所以他宁可多等一些时日,搏一搏自己能多活两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