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搞不了这些玩意儿,否则定然请关二爷袋个盐什么的。
想象一下,关二爷裸露着上身,嗯,还是穿个背心吧,然后刘大耳一巴掌摸到关二爷的胡子上,然后刺溜往下一滑
哇咔咔,画面肯定极美。
咦,枣祇的这胡子也不错啊,虽然长度没有关羽那么长,但是也挺光泽柔顺的
斐潜笑眯眯的瞄了瞄枣祇,在枣祇下巴上面的兜了一圈,然后收了回来。正在擦拭胡子的枣祇,忽然觉得有些发寒,打了一个哆嗦,然后有些疑惑的左右看了看,却没有看见什么异常。
“杜伯侯近日如何”斐潜将热巾还给仆从,然后随意的挑拣了一个话题问枣祇道。
杜畿这个人么,很有意思,不知道是他察觉到了枣祇手下农学士的重要性,还是因为杜畿自己也喜欢农桑
之术,便自己申请辞去了原本在长安的从曹职位,而是要去枣祇手下当佐官
“伯侯勤勉细致,亦甚好学,有其为佐,倒也令某轻松了不少”枣祇点头,一本正经的说道,“农学之士,虽说不以经书为衡,亦有资质上下之别,伯侯因材施教,着实多为不易”
斐潜摆摆手说道“这里就是你我兄弟之间随意聊聊,不用那么正式拘谨对了,农学士评定的标准制定出来了没有”
农学士和工学士,则是斐潜在汉代举荐孝廉制度之上掏出的两个窟窿,也是斐潜在进入关中之时就通过枣祇播撒下去的种子,现在正在逐渐的发芽。
汉代举荐制度和魏晋的九品中正制度一样的操蛋,完全就是属于朋党的前身,比什么科举座师门生制度还更容易发展成为窝犯。
科举制度之下的门生和座师,毕竟还有些偶然性,比如看中的那个家伙不小心打翻了墨水瓶,或者是睡觉的时候口水沾染上了稿纸什么的,而且也有一定的空间给寒门子弟,但是举荐制度和九品中正制就完全就是走人际关系,靠着祖先的功勋和爵位,基本上来说就已经是断绝了寒门的道路。
虽然举荐制度看起来挺美,也就是举荐人需要替被举荐者背书,如果这一名被举荐者不合格,那么举荐人就要承担连带责任。如果单纯地从表面上看,举荐制看起来似乎并没有多大问题,但在实际运用当中却难以避免的造成了两个严重的弊端,其中一个特别严重的,甚至贻害至今。
除了之前说的那个朋党,导致袁氏门生故吏遍天下这种现象一再发生之外,另外一个极其重要的危害,就是有名无德,或者是有德无才,导致这种人担任官职的时候,往往要么被地方官吏架空,要么干脆同流合污,最终不仅不能给社稷带来好处,反倒是往往都变成了蠹虫。
这种遗毒甚至传递到了科举当中,导致千年来,华夏封建社会之中,大把大把的上层官员浮于事,只懂得迎合上司,不懂具体实务,要么好心办坏事,要么干脆是办蠢事。只懂得读书读经文的官,自然一碰到具体问题就被当地出身通晓实务的吏捏住了软蛋,然后纵然有些能人志士发起了所谓变革和发展,但是一进行到了基层,就自然成为了流于纸面的空谈和假话。
在这个时代,谁能想到这样的制度会影响了千年
除了斐潜。
饭要一口口的吃,肉也是。
所以斐潜当下进行的,不仅仅是表面上的争夺地盘成为一方诸侯,甚至埋下了许多的种子,等待着就像是棉花一样,一代代的优选和优育。
枣祇显然是早就对于这个问题有了许多思考,因此斐潜一问,几乎没有什么迟疑,立刻就回答道“某思之,可于长安之侧,立农工二学,三年为期,学农工之术,届满学成之后,依学识上下分派各县农则以税赋,亩产之数为绳,工则以道渠,水金等物为准,各以评测,以二年为期,优者上,平者任,下者免”
斐潜听着,然后点着头,等到枣祇说得一个段落了,便转头问庞统道“士元你觉得怎样”
庞统也吃得饱了,一边打着饱嗝,一边用热巾擦着油,听到了斐潜的询问,稍微思索了一下说道“整体都还不错,我认为可以按这个先试试不过有几个问题,一个是三年学期会不会太长,要不要交学费第二个是到任两年就评定,若是有什么大工程会不会太短第三个是优等的和连任的就不说了,这些免职的要怎么进行处理另外,评定谁来评定上下数目又是多少”
斐潜点点头,然后看向了枣祇。
枣祇旋即应答道“农工之术,繁博无比,若是时间短了嗯,或许也有天资聪慧之人,但是总归大多数人都是平常之人,三年或许可以改为两年,但是再短就不适合了学费么这个确实我没有考虑到至于考核之期么,一年熟悉一年着手,也是差不多了,不过若是像士元所说,有桥梁水利什么的,便可酌情延一期,如何至于被评为下等之人,便转次一等的县乡,若是再做不好便回乡罢”
“再往后,核查之人尤为重要”枣祇看着斐潜说道,“若以某之意,不应用经学之士”枣祇虽然没有说完,但是意思已经表达出来了,农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