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愿文皇帝保佑弟弟可以安全的长大,保佑大明……” 春风轻轻地吹拂着山岗,天寿山上,朱由校带着诸多臣工,在腾骧左卫的拱卫下开始对一座座皇陵祭拜。 别的皇帝祭拜,都是对祖宗述说功绩,以及希望保佑朝廷,倒是朱由校,首先便是请祖宗保佑朱由检能活着长大。 这一幕、要是被朱由检看到,估计会百感交集。 或许对于朱由校来说、连续五个弟弟的夭折,已经让他心中疲惫了。 眼下他只剩下了一个弟弟,而这个弟弟好一直为了他的皇位和天下,尽心尽力的辛苦着,他实在很害怕上天连这一个弟弟都要夺走。 在他祭拜的同时,英国公张维贤也走进了明成祖朱棣长陵的祾恩殿,看着挂有朱棣画像的祾恩殿,张维贤也跪在了蒲团上,低头稽首。 这时、朱由校也抬起了头,随后看了一眼张维贤,等张维贤起身后才开口道: “老国公,他们是怎么说的?” “呵呵、又还能说些什么呢?万岁的兵马就在他们身侧,怕是有什么话,也不敢说出来。”张维贤无奈的苦笑着。 他的话说完,殿内又陷入了平静之中,只是过了一会儿,朱由校才开口道: “顺天府和永平府的卫所,以及上直二十六卫的其他卫所,朕希望都能裁撤。” 他难得用上了朕这个自称,这也说明了他并不是在商量,而是在通知张维贤。 张维贤也清楚,因此作揖道: “天下都是万岁的,万岁要怎么做,如何做,都不用告知老臣。” “便是把京营一同裁撤,也是应该的……” 难以想象、张维贤看的这么开,居然连裁撤京营的话都敢于说出来。 或许是他知道,朱由校不会裁撤京营,因此才会这么说,又或者是他真的对大明忠心耿耿,哪怕利益损失也全然不怕。 总之、他的话被朱由校听了进去,但朱由校却知道,以眼下的局面,裁撤永平府和顺天府卫所,以及更换蓟镇,就已经是极限了。 永平府和顺天府,外加上上直二十六卫中的十八个卫,总计就是四十八卫六所。 其中包括武功三卫、永清三卫、天寿山皇陵十一卫、顺天府和永平府的十三卫六所。 这牵扯的,一共是二十七万四千八百军户,涉及军屯田一千三百七十四万亩,牵连上百万人口的大改动。 消化他们需要多长的时间,朱由校自己也不清楚,他只能选择相信自己的弟弟。 想到这里、他看向了就要天黑的天色,起身后叹息道:“行了、今日在天寿山别宫休息一夜吧。” “明日再返回燕山大营,卫所的事情回京之后吾会下旨的。” “老臣领命……”听到这话,张维贤知道,京营还能属于勋贵一段时间。 只是这段时间到底是长还是短,所有人心中都没有一个定数。 张维贤退了出去,而朱由校过了一会儿后也起身走出了祾恩殿,随后在天寿山的行宫休息了一夜后,第二日才返回了燕山大营。 由于国中没有监国,朱由校没有办法在燕山大营逗留很久,所以他来到了燕山大营后,并没有进入营中,而是叫朱由检前往了南门的选锋楼。 淅淅沥沥…… 官窑的茶壶倒出贡茶茶水,在茶杯之中翻滚后平静,慢慢飘香。 坐在选锋楼桌上的朱由检看着自己低垂眼帘的皇兄,有些坐立不安。 过了数秒,朱由校回过了神来,抬头对朱由检笑道: “顺天和永平的卫所事情,已经敲定了。” “三日后吾会抵达京城,弟弟可以在这三日内雷霆出手,将四十八卫六所尽数裁撤。” “但在裁撤前,我还需要问弟弟一件事……”朱由校直视朱由检,难得对他露出严肃的表情道: “弟弟准备怎么裁撤?又准备如何处理二十七万余军户?蓟镇能否顺利的换防?会不会让北虏或者土蛮趁虚而入?” 这看上去是四个问题,实际上是三个问题。 对于这三个问题,朱由检胸中已经有了腹稿,深吸一口气与皇兄对视,随后沉声道: “昨夜臣弟了解了一些燕山大营,目前有兵八万七千四百余人,其中参军不足两月者两万二千三百余人。” “这些人哪怕更换甲胃,调去裁撤卫所也是威慑不足的。” “因此,真正能出动裁撤卫所,并且更换蓟镇兵马的,只有五万五千一百余人。” “臣弟所想,便是将他们分为千户,分为四十八支,分别向四十八卫进军。” “卫所的事情,臣弟早早就让陆文昭探取了情报,四十八卫六所的军官家丁,全加在一起也不过三千三百余人。” “面对御马监四十八个千户的出动,他们是断然无法阻挡的。” 朱由检说的、是能不能顺利裁撤四十八卫六所的问题,这个问题也并不难。 现在他说完了,便要回答第二个问题,那就是怎么处理二十七万余军户。 对于这个问题,朱由检干脆的回答道: “勋贵、指挥使等军户官员,侵占普通军户屯田久矣、普通的军户被他们视为自己的奴仆,苦他们已经不是一天两天。” “四十八卫六所,所牵连的绝对不止一千三百余万亩军屯田,只要按照五军都督府中的卫所田清查,将他们侵占的卫所田地查回,就有足够的耕地发给军户。” “不仅如此、在发完耕地后,还需要将四十八卫六所总旗以上的所有军官,全部迁移到京城去。” “到时候御马监出银子,会在京城内给他们安置宅邸,但是会取消官职。” “不过、之前官职上,属于他们的军屯田依旧属于他们,不过田地会被打乱。” “如永平卫的指挥使有一千三百亩军屯田,这是官职的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