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同样观察着这一切的除了周峰之外还有另外一个人,那就是蒙童童。
作为拥有观察者天赋的蒙童童,一直都在默默的观察着七班的情况。
仿佛吃瓜群众一般,将自己置身事外,用第三人的视角观察着七班的发展和变化。
观察许久,蒙童童的脑海中诞生出来了许许多多的想法。
当然这些想法并不是关于七班人的八卦,而是观察到了一些七班更为本质的东西。
团结友爱,互帮互助。
校规上一直都是这样写的,但是实际上真正能够做到这一点的班级又有多少呢?
蒙童童观察的可不仅仅只有七班,在路过其他班级的时候会经常观察其他班级的情况,每个人都是一个个体,都有着各自的喜怒哀乐和情感连结,原本是陌生人的一个群体忽然塞在了一块儿成为了集体之时,如何才能够让这个集体更为稳固呢?
七班的变化似乎也在为这个问题做诠释,从各处的小细节上升到班主任,感觉这些问题都是影响着集体的关键。
蒙童童观察许久,也在不断的思考其中的问题,而当有了想法之后就会赶忙将自己的想法记录下来,就这样不知不觉之间,已经写了10多页的稿子了。
蒙童童以前是没发现当个吃瓜群众竟然还这么有意思,尤其是观察每个班级的时候,感觉每个班级都是一个独立的小故事,但是到了七班之后发现每个人又都是一个更为独立的小故事,而且可以从这些故事之中看到不少的乐子。
大概这就是吃瓜群众的趣味了。
蒙童童也做了一个设想,当她把七班观察结束之后就将这所有的稿子编辑成册,打算弄成一个七班的回忆录,等以后毕业了还可以自己默默欣赏,想想就觉着蛮有意思的。
而在这个观察的过程之中,蒙童童也有了一些新的想法。M..
老陈是希望七班每个人都拥有自己的目标的,以前7班人每个人都浑浑噩噩的,得过且过,并没有所谓什么目标的说法,晃眼来到了现在,蒙童童发现自己的目标好像不知不觉之中已经定下来了。
她很享受作为一个观察者的视角,那么记者显然就是她作为一个观察者最好的职业载体。
嗯,以后作为一个记者去观察,还可以将自己观察到的一切分享出来,让更多的人去加入这个观察的世界之中来,似乎也蛮有趣味性的。
有的人已经给自己立下了目标,而有的人还在茫然不知所措。
比如正在盯着垃圾桶沉思的周雅迪。
她现在看着垃圾桶里面的纸屑和塑料瓶,莫名有一种想捡出来的冲动。
但是在大庭广众之下自己一小姑娘去翻垃圾桶感觉有点非常不合适啊!
但是这些纸屑和塑料瓶就这么扔掉了感觉也怪可惜的。
虽然这些垃圾送到了垃圾场之后或许会有人进行分类进行回收,但是周雅迪还是觉得有些可惜了,觉得这些东西应该是可以创造出远高于废品的价值。
但是恰恰也是这个问题困扰着周雅迪,不知道这些可回收物到底能够创造出来是多大的价值,又如何才能够去创造价值。
遇上这类问题的时候周雅迪自然而然会选择去网络上寻找一些答案,是网上能给付的答案大多都是一些不切实际的方案,而且能够实现也是成本非常之高的。
然后周雅迪就寻着这个路线去认真的搜索一个新的方向,那就是回收利用。
她挺好奇这些能处理的可回收物在进入废品站之后会去往何处,而那些不可回收物又会去往何处,没准这些问题可以让她有一个全新的思路。
而经过一番查阅之后,周雅迪趁着周末就开始尾随收破烂的大爷,跟着大爷从早溜到了晚上,大概摸清楚了具体的操作流程。
小贩子(街头入户收购)→收购站(收小贩子的货和居民自己送来的)→二倒贩子(用车去废品站收一种类的货)→打包站(加工成厂里需要的标准货)→厂家(做成原料)。
其中可以跳级交货的。
不仅如此周雅迪还得到了一些价格上的讯息,以纸为例,黄板纸收购价在2300左右,那么打包站的收购价就会2200左右,大概每一个环节都有利可图,当然只要条件预备好了,似乎跳几级都没问题。
比如哪怕你是小贩子,只要你的量足够大,同样可以直接跳过中间的环节送到厂家。
而且伴随着现在互联网技术的高度发展,周亚迪都发现已经开始出现回收之类的小程序,你想把家里面的一些可回收物出售的话,可以在小程序上输入相关的信息让专人来到你家门口收购,而且给的价格也比较公道,还不用你专门跑去什么废品站去。
当然周雅迪感兴趣的并不是这一整个流程环节,她最终感兴趣的是所有这些可回收物的目的地以及不可回收的目的地。
周雅迪甚至跟着垃圾车跑了一圈,一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