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御面积也相对较宽。
“叮”
赫尔思刚刚抬起苗刀,箭矢便飞射而至,一声脆响,箭矢正中刀身,他终究是挡住了这一箭。
赫尔思连退五步,才卸去这股力道,脑门上不可抑制的冒出一片汗珠,心下暗自惊惧,这丰隆的勇武果然名不虚传。
一群手持藤盾的黑苗武士,立刻涌上前来,将赫尔思牢牢护在当中。
赫尔思惊魂甫定,心下大恨,愤怒的拔出苗刀向前一挥,怒喝道:“攻城。”
“嘟嘟嘟……”
急促的牛角号响起,这是攻城的信号,位于后方的投石机立刻发动,将一片片石弹抛向城头。
霎时间,城头白苗武士被砸死砸伤者不知凡几,凄厉的惨叫声在城头上响起。
而在投石机发动的同时,蛮夷大军也抬着长梯,推着冲车,嗷嗷嚎叫着冲向城墙和城门。
刀盾手将藤盾举在头顶,抵挡着城墙上射下的箭矢。
那些藤盾的制作方法,与三国时的藤甲兵同出一源,皆是油浸而成,对冷兵器的防御,不在大唐的蒙铁盾牌之下。
但因为有怕火易燃的缺点,自三国时诸葛亮火烧藤甲兵后,南蛮诸部便再也没用其制作过藤甲,最多用来制造藤盾。
如此即便被点着,也可以随时丢掉。
虽说因为黑苗的攻势太猛太快,以至于大理城没来得及做好战备,但火箭这种东西,任何时候都会准备一些。
因此在蛮兵冲锋时,丰隆立刻下令使用火箭。
火箭一出,便有许多刀盾兵的藤盾被点燃,他们不得不将藤盾丢掉,顶着箭雨向前冲锋。
丰隆将箭雨的重点照顾对象,放到了冲车上。
相对于蚁附攻城,冲车对城门的威胁更大。
一旦城门被冲破,叛军便能以最小的伤亡攻破大理城。
而只要保证城门不破,叛军想要破城,就要付出惨重代价。
大理城的弓箭手终究不多,在重点对付冲车后,第一波五千蛮兵的冲锋,只折损了两三百人,便顺利靠近城墙。
长梯一架,残酷的蚁附攻城就此展开。
因缺乏滚石檑木热油,守城的白苗武士只得以木叉,将长梯推倒。
但每次推倒后,蛮兵立刻又会将之架上。
这种战斗,虽说守城方会占据巨大优势,但对他们体力的消耗却着实不小。
长梯本身的重量就不轻,再加上攀在上面的蛮兵重量,想要将之推倒,也要费不少力气,且通常需要数人合力才能做到。
所以打攻城战,攻城方会伤亡惨重,因此通常需要数倍,甚至十于守城方的兵力,才有可能获得胜利。
而守城方,则往往是生生被累垮的,待到守城方将士气力耗尽,便是城破之时。
此时叛军的数量,虽不足白苗武士的十倍,却也有近八倍,只要战术安排得当,攻破大理也就是一两日的功夫。
在大战开始后,南蛮王丰隆指挥守城,圣姑则是带着一群白苗族祭司,四处为受伤的白苗武士医治。
蛮兵的攻势一波接一波,几乎片刻不停。
每一波进攻都是五千人,每当赫尔思发现,攻城部队达到一定伤亡数,但始终没有攻上城墙的迹象,就会下令撤兵,然后换另一波上。
撤下来的士卒回到后方休息,发起进攻的始终是全盛状态的生力军。
他就是要以这种车轮战的方式,将守城的白苗耗死。
同时也是为了维系蛮夷诸部的平衡,避免引起蛮夷诸部酋首的不满。
大家的伤亡都差不多,谁都挑不出理来。
那些蛮夷之所以甘做炮灰,负责最残酷的攻城战,自然是因为赵买嗣承诺的好处,足够让他们动心。
黑苗本部的兵力,未来还要维系南诏国的稳定,跟捞一波就走的蛮夷诸部不同,自然不能有太大折损。
这一战从上午一直打到日暮西沉,白苗片刻不得歇,消耗极大,下午的几场进攻,一度有蛮兵冲上城头。
却每次都被丰隆率领一群武艺高强的武士,生生将冲上城头的蛮兵歼灭。
不过拼杀了整整一天,他们也差不多已经是强弩之末。
而黑苗一方的二十多支攻城部队,只轮换了一半多,还有十支攻城部队一直处于休息状态。
黑苗即便不打算连夜攻城,但派出小股军队,保持对大理的袭扰,让白苗守军得不到休息,还是没问题的。
丰隆和圣姑心里皆是一片绝望,照这种态势下去,明日就将是大理城破,白苗族灭亡之时。
……
在经受了整整一夜的袭扰后,白苗武士们已是疲惫至极。
而天一亮,赫尔思就立刻下令继续攻城,白苗族再苦守了半日,到下午未时的时候,便再无力抵挡。
蛮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