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十万,又挟天子以令诸侯,根本没有谁敢与他为敌,如之奈何?”
话题探讨到这,便陷入了死胡同,众人纷纷安静下来,苦苦思索如何打开局面。
李慕心下暗暗惊叹,吕布麾下八健将,果然不是酒囊饭袋之辈,他们对局势可谓看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以前不说,完全是不敢说。
如今他们已经彻底归心,那么事情便大有可为。
李慕心情愉快,见众人苦思不已的模样,哈哈一笑,探手入怀掏出两个卷轴,举在手中道:“诸位兄弟,你们且看看这是什么。”
众人定睛看去,皆是眼前一亮,因为他们看出,其中一个卷轴似乎是诏书。
李慕先将两个卷轴递给身旁的臧霸,他先后打开一看,脸色迅速由忧转喜,最后忍不住大笑出声。
“哈哈哈……主公英明,想不到主公竟在暗中做了这么多事,我等却还懵然不知。”
一边说着,一边将两个卷轴递给身旁的成廉。
成廉看完也是大笑道:“主公大军到手矣。”
待众人传看完,个个喜笑颜开。
两个卷轴分别是刘协亲笔写下的诏书,以及李慕拟定的讨贼檄文。
诏书是给袁绍的,而那份檄文的内容为:绍等谨以大义布告天下:董卓欺天罔地,灭国弑君;秽乱宫禁,残害生灵;狼戾不仁,罪恶充积。
今奉天子密诏,大集义兵,誓欲扫清华夏,剿戮群凶。望兴义师,共泄公愤;扶持王室,拯救黎民。檄文到日,可速奉行。
众人看完诏书和檄文,立刻便明白了这代表着什么。
有了天子密诏与这份檄文,天下诸侯便师出有名,势必齐聚洛阳,讨伐董卓。
到那时,董卓定会命主公率军迎战,大军不就到手了吗?
至于他们是否要去迎战天下诸侯,或者要作什么其他打算,到时候再视情况而定便是。
反正大军在手,怎么做都有理。
宋宪兴奋的道:“那么如今只需派人将诏书与檄文,秘密送至渤海郡,大事便可成矣。”
李慕微笑颔首,随后正色道:“此事你们要烂在肚子里,绝不可向外透露半个字。”
“我在此向诸位兄弟保证,无论他日我等能走到哪一步,在场诸位皆是布最为信重之人,有布一口饭吃,诸位就绝不会只喝汤。”
最后那一句来自后世的朴实话语,却让在场众人心里暖意升腾,对李慕的忠诚度更上一个台阶。
……
下午未时,众人带着满满当当的猎物返回洛阳,李慕提着几只价值最高的七彩雉鸡,亲自送到皇宫。
七彩雉鸡因其毛色七彩斑斓而得名,是集肉用、观赏和药用于一身的名贵野味珍禽,被誉为野味之王、动物人参。
李慕此举自然不单单是刷好感,也是为打消董卓的疑虑。
洛阳城中遍布董卓的耳目,他跟麾下八健将一齐出城,绝对瞒不过董卓。
他提着猎物进献,也是表明一种问心无愧的态度。
果然,看到李慕进献的七彩雉鸡,董卓大为高兴。
并不是因为猎物本身,以他的身份,什么山珍海味没吃过?关键是李慕这份心意让他高兴。
之后一段日子,李慕安心在家教导张辽和吕玲绮练武。
八健将大多都是使枪矛,李慕便将问天枪诀传给了他们,使得麾下武将的战力皆得到提升。
两个月后,一件震动天下的大事发生,袁绍得天子密诏,号召各路英雄联手讨伐篡权乱政的董卓。
天下诸侯群起响应,因曹操被杀,故此这次少了一路诸侯,只有十七路。
袁绍意气风发,聚麾下文武,引兵三万,离渤海赶至虎牢关外十数里处的山上,设下英雄台,与各路诸侯会盟。
诸路军马多少不等,最少也有万余,多的有两万五六,最多的是袁绍的三万大军,孙坚两万八千江东军次之。
十七路诸侯加起来,最终凑得大军四十余万,号称五十万,足以跟董卓分庭抗礼。
因诏书是天子指明发给袁绍,他本身名望不低,兵马又最多,粮草最充足,因此被奉为盟主,一如原剧情。
刘关张三英,依旧被诸侯小觑,得公孙瓒义助,顺利进入英雄台。
随后由孙坚为先锋,先行突击虎牢关前的防御线。
江东军势若猛虎,连破三道防线,诸侯盟军士气大振。
董卓收到此消息,顿时勃然大怒,立刻召集麾下众将。
听完董卓所叙,李慕毫不犹豫的沉声道:“我去。”
他话音刚落,身旁一将立刻道:“杀鸡焉用牛刀,末将华雄,愿为太师取来孙坚首级。”
董卓闻言大悦,高兴的道:“好,就让他们见识见识,我战无不胜的西凉第一勇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