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评论部,高扬理想的旗帜, 创造了 全国第一个电视深度曝光的模式。 这一首小诗,点透《热点空谈》栏目的媒体力度,用一段段真实的新闻影像,掀起一股震荡华国的舆论监督风暴。 说起来,每一期《热点空谈》都有不同的新闻故事。倘若将一年又一年的节目连贯起来,观众便可以看见一幅记录时代变迁焦点问题的全景画轴。 十年《热点空谈》做下来,有人在节目官网上留言问过栏目组团队一个疑问:老百姓看多了阴暗面,会不会对咱们国家失去信心? 对此,主持人之一马国柏自信且理智地回答:不会!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如果禁止国民知道阴暗面才会让人丧失信心。毕竟,任何社会都有好和坏的不同面,这就需要作为社会瞭望塔的媒体曝光坏东西和暗黑面,给国家和人民发出警报,预防或解决,使国民安居乐业。如果在我国媒体上只看到歌功颂德、歌舞升平的一面,这对十几亿人民不公平,因为民众集体被传媒愚弄着总是糟糕的事。 何况,铁的事实证明,绝大多数观众不怕看到我们栏目曝光的阴暗面。在整个1990年代,《热点空谈》是全国最火的节目,特别在缺少关注,更渴望公平正义的小城市和乡村,太多的老百姓把它看成是邻国包青天。一旦遇到不平事而无处投诉并解决的时候,蒙冤者就会给我们《热点空谈》写信、打电话,甚至进京来华视寻求节目组的帮助。 《京西信报》记者吴铭了解到,《热点空谈》最火的时候,每天都能收到数千封观众求助的来信,收件人的姓名写着四位主持人的名字。在1990年代,《热点空谈》大概80%的舆论监督节目,都来源于遍布华国的观众爆料。那个时期,首都京西市每天有两个地方排着长龙:一是华国电视台北门,申冤的人们急切像《热点空谈》《调查传真》《新闻时刻》等新闻品论部热门栏目组求助。二是做高人民法院大门,喊冤的人们直接求助司法救济。 等翟雯敏幸运地到华视做事,华国观众在网上仍陆陆续续保持对《热点空谈》等红火栏目及其名嘴们的鼎立支持:《热点空谈》、《调查传真》等节目原本是我们心目中敢说实话的地方,千万不要让老百姓失望。全国老百姓支持各位主持人,民众一直需要新闻监督,违法的公权力需要媒体监督,要想屹立在世界之林的华国更需要媒体监督。只有媒体监督,公权力才不会腐败,才能民富国强。 不过,老百姓把《热点空谈》等新闻栏目当作包青天的百分百热望,让马国柏等名嘴们感到压力山大。他们清醒地意识到,认为《热点空谈》等节目并不足以解决具体问题,尤其不能干涉司法,特别是具体的司法案子。他们懂得,媒体归根到底行使的只是舆论监督权,并非事无巨地解决具体问题,后续需要由行政乃至司法权切实解决。媒体的基本职责是为国家和社会预警,敲响警钟长鸣。 华视名嘴们阐明,《热点空谈》节目只能行使舆论监督的权力。这是客观事实。不过,对于那些身陷黑暗的老百姓来说,能够得到华视热门新闻节目的关注,或许意味着有希望得到推进后续解决的阳光,让舆论监督公正的光芒照到身边。 直到今天,华国老百姓如此急切的期盼也没有改变。 在华国电视圈,有人说《华国时空》栏目像电视界的《南国周末》,来自五湖四海的满怀新闻理想的年轻知识分子啸聚集。何况,华国电视界新一轮新闻改革的实验就是从这里开始的。时值巅峰的华视新闻评论部节目,犹如深邃夜空中的绚烂烟火,在华国传媒黄金年代尽情绽放。那些新闻节目为观众拍下的电视影像,则是给后世沉淀的黄金记录。 翟雯敏从没做过电视新闻,一旦进入华视王牌栏目《华国时空》做演播室主持人兼出镜记者,能顺顺当当地度过调适期吗?(未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