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迎风书院>武侠修真>重生北魏末年> 第九十四章 崔暹(二合一)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九十四章 崔暹(二合一)(2 / 3)

崔暹与崔季舒同出博陵崔氏,是个中年文士,年纪虽然长于崔季舒,但却是小崔的侄儿。 高欢离开河北时,留高琛守后方,他数次握着崔暹的手,语重心长道: ‘大丈夫相知,岂在新旧。军事固然重大,留守责任也不轻,家弟年轻,办事不娴熟,后方的所有工作,统统托付给你了。’ 由此可见信重。 高澄本以为他还在叔父高琛麾下效力,却不知道高琛恰好被招至晋阳任职。 纵使是亲弟弟,在疑心病这一块,人称小高澄的高欢,又怎么会放心让高琛一人长久主持河北之事。 亲弟弟哪里比的上亲儿子,河北的重要性也不是河南能够比拟。 历史上高欢能够任由高澄十五岁出镇河北,那是因为他的能力得到高欢的认可,自身作为嫡长子,又是高氏母庸置疑的继承人。 而随行来到晋阳的崔暹,立即被高欢招至自己麾下,因留守之功,担任大丞相府长史,位列幕僚之首。 崔暹迈入大堂,堂中只有高欢一人,行礼过后被高欢唤至身前。 高欢将信纸递给崔暹,不无得意地说道: “季伦且看,这是我家阿惠送来的家书。” 崔暹不明白高氏家书与他有什么关系,依旧恭敬地双手接了过来。 才一入眼,那丑陋的字迹就让他觉得难受,碍于高欢在场,也只能耐心看下去。 越看脸色越发凝重,他与小叔崔季舒常有书信往来,常常听他夸赞所跟随的恩主高澄。 对于高澄的事迹崔暹多有耳闻,自然知道不能以寻常少年看待,可今日见到信中所载,以寺庙之财,养关东之兵,用阳谋的手段解决兵为将有的局面,也不由赞叹称奇。 纵使有人不甘就范,且不说敢不敢反,谁又能驱动士卒? ‘高氏要为你们发饷,这是断我根基,你们快随我反了。’ 只怕等着发饷的将士们当场就会割了将领脑袋,再多领一笔赏钱。 又看到书信最后,高澄向高欢讨要自己,崔暹这才明白高欢为何要把这封密信给他看,只怕是存了让他南下辅左高澄的打算。 崔暹将信纸递还高欢,他疑惑道: “高王,这计谋当真出自世子之手?若真如此,岂非天授英才。” “我家阿惠自小便有智谋,十岁起为孤谋事,从未有过错漏。” 高欢开怀大笑,此时的他就是一个为儿子骄傲的老父亲。 崔暹当即请命道: “仆愿南下辅左世子,为高王去除私兵之患。” 由大丞相府长史调往高澄的大都督府,即使同样就任杨愔离去后的长史一职,在外人看来,也是被贬。 崔暹能够以大事为重,这让高欢很是欣慰。 他又一次握紧了崔暹的手,眼眶泛红道: “孤与季伦相处不长,但交心已久,若非阿惠年幼,孤无论如何也舍不得将你放去洛阳。 “季伦主动请缨,孤不忍违背你的心意,可孤没有了季伦,就像刘邦失去了萧何呀!” 说着说着,几滴热泪从眼角滑落。 崔暹伏地恳切道: “高王信重,仆感怀于心,崔暹,愿为高家世代赴汤蹈火,无论侍奉高王或是世子,必以一片诚心相报。” 高欢赶紧将崔暹扶起,拍着他的肩膀,含泪大声笑道: “季伦爱孤!季伦爱孤呀!” 也许是被高欢的情绪感染,崔暹一反往常正经的做派,伸手捋着高欢的长须,哽咽道: “可爱好老公,暹纵使身在洛阳,片刻也不敢忘怀。” 两人相对而泣,这一幕,不久前高澄与陈元康离别时,也曾发生。 世事就是这样,高欢抢走了高澄的陈元康,高澄同样索要了高欢喜爱的崔暹。 第二日清晨,段韶与被高欢任命为京畿大都督府长史的崔暹一起南下,同行之人除了随段韶北上的卫士以外,还有崔暹的家卷。 一行人出南门时,正值旭日东升。 纵使已经托人带去自己的思念,陈元康依旧在自己家中,面向南方,赞美他的太阳。 四月二十五,高澄正在自己位于尚书省的厢房中办公,崔季舒在旁协助处理政务。 一名段韶卫士前来报信,言说段韶已过河桥,不久就当入城,同时带来口信,称崔暹受任大都督府长史,将于段韶一同进城。 崔季舒闻言面色一白,他与崔暹关系密切是一回事,但崔暹受任长史,这让原本指望顶替杨愔的崔季舒如何能够接受。 论与高澄的亲疏,崔暹又如何比得过他,论辈分长幼,哪有侄子在叔叔前面的道理。 崔季舒的脸色变化也被高澄瞧在眼中。 他强忍喜意,屏退了众人,对崔季舒悔恨道: “遵彦外任,叔正年岁尚浅,我顾及旁人非议,这才将长史之位空悬,本打算等到处置寺院后,叔正新立功绩,再授予长史一职,以此堵住悠悠众口。 “不曾料到父王心中另有人选,此事都怪我,为何要畏惧人言,真应该早早为叔正授职。” 崔季舒当然不知道那封密信的内容,只以为是高欢一手安排,与高澄又有什么关系。 见高澄懊恼不已,崔季舒赶紧出言宽慰道: “世子无需自责,季舒未满二十,已经身居主薄高位,何敢再做他想,况且崔暹的才能,我素来知晓,世子能得他的辅左,季舒高兴还来不及,又如何会心生怨望。” 高澄起身上前,握住崔季舒的手,感慨道: “众人之中,唯有叔正最是忠直,诚心待我,否则三人之中,长猷、遵彦被我相继外放,为何却独独留了叔正伴我左右。 “只恨我人微言轻,不能使叔正骤得高位,万般罪过皆在澄一人,叔正切不可因此事,伤了与崔暹的叔侄情谊。” 说罢,又对崔季舒道: “崔暹于我,只是外人,叔正才是我的人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